摄影/ZHONG LIN 钟灵(图 1、4)、黎雨诗(图 2、5)、李晖(图 3、6)股票账户配资
科学无国界,但是科学家有国界
1949年,身在美国的钱学森,通过广播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: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!
这位在美国已经处于领导地位的火箭专家,已阔别祖国多年,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,当下就告诉妻子,他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,毅然回到祖国发展。
钱学森辗转六年,终于回到了祖国大地上,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。
图:钱学森回国前
1950年,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,这一年邓稼先才26岁,毕业后仅9天,邓稼先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中国。他的回国路比钱学森顺畅多了。
回国后的邓稼先,毅然决然地来到西北茫茫无边的戈壁滩上,1964年,中国人民在新疆罗布泊这片楼兰古迹上,看见了缓缓上升的蘑菇云。
图:邓稼先
在新中国需要之时,许多在国外学习的有识之士都选择返航,然而有一个人却迟迟没有行动。
这个人就是杨振宁。
新中国曾无数次放出明确信号,邀请他回国,但是杨振宁却迟迟不归,在1964年,他更是加入了美国国籍。
直到2003年,杨振宁才回国,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,彼时杨振宁已经是94岁的高龄了。
因此许多人发出质疑,杨振宁这个时候改回中国国籍,我们国家的发展早已步入了正轨,甚至在国际上名列前茅,难道他就是为了回来养老享福的么?
杨父三劝儿子归国,杨振宁无动于衷
1957年,杨振宁和李政道分享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,那一年杨振宁35岁。正是出成绩的年纪
图:杨振宁与李政道
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,百废待兴,国家正是需要高技术人才的时候,许多人都觉得,这位物理学博士,应该回国来发展才是啊,其中,就包括杨振宁的父亲。
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位数学教授,1929年,杨武之被邀请到清华大学任教,杨振宁也跟随父亲住进了清华园。
在清华园里的生活很单纯,杨振宁的童年是快乐的,他被保护得很好。杨振宁就是从小受父亲的影响,小小年纪都显露出了对数学的天赋,
1945年,杨振宁获得了留美公费,远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。杨振宁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时,父亲对他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非常关注。
1957年,杨振宁有机会到日内瓦开展工作,他抱着试试的心态,给在中国上海的家人发了一封电报,邀请父母来日内瓦跟他团聚。
图:杨振宁接父母
杨武之很快就获准了到日内瓦的机会,这一次团聚父子俩都非常喜悦,杨武之为儿子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,同时也小心翼翼地放出一个信号,那就是希望杨振宁可以回国。杨振宁察觉出父亲的心思,父子俩陷入了沉默。
1960年,杨武之和妻子再次来到了日内瓦,当时的中国情况并不乐观,全国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,杨武之的内心非常矛盾,作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孩子的父亲,他希望杨振宁能赶紧回国,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,可是作为一个数学家和父亲的私心,他知道杨振宁此时回去,并不是最好的时机。
如今国内的情形,根本不适合做研究,而且中国的环境跟美国相比,也实在是差太多了,杨老面对儿子,劝说之词难以启齿。
杨振宁此时也有自己的想法于是父子俩难得默契地避开了这个话题。
1962年,这是杨武之夫妇第三次来到日内瓦,一个晚上,父亲兴奋地拉着杨振宁谈话,跟杨振宁描述中国的发展状况:”咱们国家如今发展得真是好啊, 从前步枪大炮都是捡人家的,今天可以制造汽车和飞机了。从前水灾旱灾连年不断,动辄就死去几百万人,今天完全没有了。从前文盲遍野,许多人都不识字,今天至少城市里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学了......“
杨振宁知道,父亲如此激动地跟他描述中国的发展,就是希望他能赶紧回国,但是母亲进屋打断了父子俩的谈话,父亲气得回了卧室。
这次父子见面后,杨振宁依旧没有回国,1964年杨振宁还加入了美国国籍,杨武之对于儿子加入美国国籍,一直耿耿于怀,这成了他终身遗憾。
图:杨振宁一家
1997年杨振宁受邀见证香港回归盛典,他曾想如果父亲知道自己能亲眼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,也许他曾抱怨的心绪会有一丝安慰吧。
身在美国,但是心在中国
1971年,身在美国的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一则通知,之前在美国公民的护照上,有几个国家是不能随便去的,但是现在,中国从这几个国家中取消了。
虽然其中还有许多细节没敲定,但是杨振宁决定马上回北京,他担心美国人随时会反悔,这个窗口期不久就会被关闭。
此时他的父亲杨武之正重病入院,于是杨振宁立刻向学校申请回国,要回去探望父亲,以尽孝道。
但是美国政府虽然同意了,但是却告知杨振宁,你可以回中国探亲,但美国不会帮助他拿到签证。
对于美国这种“小人心思“的做法,心思缜密的杨振宁早就想好了对策,他在跟美国政府商量之前,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,告知准备回国。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,杨振宁辗转加拿大,顺利拿到了回国的签证。
图:杨振宁
当他在飞机上听到驾驶员说:“我们已经进入中国领空”时,杨振宁在飞机上激动不已,他从窗外望着祖国的大地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
回国后杨振宁不仅探望了父亲,还抽出时间访问了各个高等学府和科学院。并且探望了老朋友邓稼先。
图:杨振宁与邓稼先
期间周恩来总理还亲自接见了杨振宁,在中美关系解冻的背景下,他想多了解美国的一些事情,周总理询问了杨振宁许多美国的事件,包括学生运动、黑人运动等,杨振宁都事无巨细,一一做了解答,这次见他们没有谈论更多关于学术方面的问题,整个会面持续了5个多小时。
图:杨振宁与周总理
杨振宁回国一个多月,说是探亲,其实几乎没有休息过,他整理好在中国的所见所闻,发展现状和对未来的期望等资料,心中已经有了个明确的打算。
杨振宁回到美国后,多次公开在高校发表演讲,正面评价新中国的建设成就。
杨振宁还利用各种学习和走访机会,在欧洲、南美洲等地不失时机地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。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,杨振宁的演讲消除了许多国外民众和许多华裔学者对中国的误解。
与此同时,杨振宁还一直关心着祖国的科学建设工作,当年我们国家想要建造高能加速器时,杨振宁做了仔细地研究和思考后。慎重地提出了反对意见。
他认为新中国正式百废待兴之际,能做的事情有很多,基础的东西更重要,大加速器的造价太贵了,并不是当务之急。他认为国家有钱应该投入到培养人才和基础建设上去,杨振宁的话引起了很多同行的不满,但是时间证明,杨振宁的做法是正确的。
杨振宁为推动中美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做出了贡献,是无人能及的。
回国后教书育人,不惜自掏腰包
因为父亲的原因,杨振宁一直对清华有着很深的感情,杨振宁回国,第一件事就参与创建了清华高等研究中心。
为了筹备研究院,杨振宁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,加上他大半辈子的积蓄,个人向清华捐了400万美金。他还号召美国的一位大佬朋友给清华捐了一栋小楼——陈赛蒙斯楼。
图:陈赛蒙斯楼
在吸引人才方面,杨振宁回国,还“拐”回了姚期智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回国,在姚期智的带领下,清华大学姚班培养了一大批高精尖计算机人才,使得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比肩美国。
2003年杨振宁定居北京并到清华大学任教,清华给他开出了100万的年薪,杨振宁想都没想就拒绝了。
他这个年纪还愿意回到学校教课,可不是为了赚钱的,他由衷地希望能让更多年轻的孩子们学到知识,而且在美国,杨振宁真正给学生上课的时间并不长,也算了圆了他一个当老师的梦吧。
不仅如此,杨振宁一分钱没要,还拿出了自己的奖金作为教学经费。
图:杨振宁清华演讲
在2004年,已经82岁的杨振宁,他没有带研究生,也没有带博士生,而是给物理系本科一年级的130位新生,上了整整一学期的基础物理。
杨振宁在课堂上非常严肃认真,一节课需要两个多小时的备课时间,对于给学生们上课,他从来都不敷衍。
这对于刚刚踏入大学的年轻人来说,是多大的荣幸和鼓励啊。
图:杨振宁和学生合影
直到今天,清华的许多学科在国内都是一流水平,在部分物理学领域,清华已经接近世界顶尖大学的水平,如果不是杨振宁,清华的进步不可能如此之快。
2017年,已经94岁高龄的杨振宁,终于把国籍改回了中国。或许是人老了,总希望落叶归根吧。
他的父亲如果知道这个消息,一定会很欣慰吧。
在1905年-1925年期间,被称为是物理学界的黄金时代,那么除了牛顿和爱因斯坦,谁是这个黄金年代的第一人呢?
毋庸置疑,那个人就是杨振宁。
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是“宇称不守恒”定律,在这之前,整个物理学界都认为宇称是守恒的,但是杨振宁的研究颠覆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思想,在这之后,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去研究物理学的。
图:杨振宁
如果说获得一个诺贝尔奖不厉害的话,那么有7个诺贝尔奖,是直接利用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拿到的。后来的十几个诺贝尔奖,都研究方向都是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有关的。
对于杨振宁、钱学森和邓稼先之间的对比,其实很简单,钱学森和邓稼先的研究方向,对于新中国的发展很重要,而杨振宁的研究,其实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,并不能发挥大多的作用。
如果当年杨振宁与钱学森一样股票账户配资,回到了祖国的怀抱,也许我们会多一位知名教授。而世界会少一位顶尖的物理学家
美国钱学森杨武邓稼先杨振宁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配资十大品牌_十大股票配资排行_股票配资前十名观点